XK星空

当前位置: 首页 >> 星空体育网站下载 >> 理论交流 >> 正文

少数民族贫困山区重度残疾人托养问题研究及建议

少数民族贫困山区重度残疾人托养问题研究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3-01-04 来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残疾人,尤其是民族贫困山区的重度残疾人,他们不仅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而且是影响家庭、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往往一个家庭只要摊上了一个重度残疾人,这个家庭往往就会生长期陷入贫困状态,甚至会导致这个家庭的破产。因此关心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寻求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帮助残疾人家庭脱困的途径,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下面,笔者将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生存状态和托养现状为调查背景,对民族贫困山区重度残疾人的托养问题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民族贫困山区残疾人所占比例畸高。
        1、民族贫困山区残疾人占比高。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该县现有残疾人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接近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残疾人,比全国残疾人占总人口6.34%的比例高出2.86个百分点,高出31%;比全省残疾人占总人口6.64%的比例高出2.58%个百分点,高出28%;,也比宜昌残疾人占总人口7.19%的比例高出2.1个百分点,高出23%。
        2、民族贫困山区有残疾人的家庭占比高。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占全县总家庭户数26%,比全国有残疾人家庭占总户数17.8%的比例高出8.2%,比湖北全省有残疾人家庭占总家庭户数19.25%的比例高出6.75%,。
        3、民族贫困山区残疾人生存能力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3.8万残疾人中,肢体残疾8303人,占21.85%;听力残疾8295人,占21.83%;视力残疾6430人,占16.92%;智力残疾3447人,占9.07%;精神残疾3044人,占8.01%;言语残疾600人,占1.58%;多重残疾7881人,占20.74%。这些残疾人都生存艰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高达50%以上,其中因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急需托养的达1684人,占比达到13%。
        二、民族贫困山区残疾人生存状况极艰。
        民族贫困山区大多因其自然环境恶劣,加之多种因素影响,整体社会经济落后,社会和家庭赡养供给能力差,从而加剧了残疾人家庭的生存压力,残疾人生存状况极艰。绝大多数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基本的生存都难予保障,康复训练与康复治疗都是奢侈品,更谈不上对残疾人的心理抚慰。许多残疾人家庭因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长期处于赤贫状态,有的家庭甚至因此破裂,更有严重的导致自杀等。尽管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对残疾人的保障体系有一些进步,但受民族贫困山区整体经济落后的影响,许多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但仍处在十分艰难的困局之中
        1、缺少政策保障,家庭负担沉重。由于精神、智力和身体因素,这类残疾人的就业水平非常低,仅有10%左右,绝大多数残疾人依靠家庭或亲属照料,同时还需要长期服药、护理,经济支出很大,致使家庭负担沉重,绝大部分家庭处于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而且给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消极的社会影响,出现了“照看一个人,致贫一家人,拖累一群人”的现象。
        2、照看方式落后,缺少基本康复技能。以家庭照料为主的看护方式,既缺少基本的康复技术,又难以享受专业机构提供的康复服务。大多数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由家庭照料,而家庭成员对于康复知识、护理知识和康复措施了解掌握得极少,许多家庭对于这类残疾人采取幽闭、索绑等强制性方式,致使残疾人难以与外界沟通,同时,由于家庭照料的分散性,使得专业的医疗机构难以对这些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和智力教育,出现了“智力越来越弱,精神越来越疯”的现象。
        3、自控能力差,影响社会稳定。智力残疾和发病期间的精神残疾人,由于思维、行为上的不确定性和辨别能力缺失,加上家庭监护能力有限,与其相关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智力、精神残疾人在病理状态下,对他人造成危害,如伤害家人致死致伤、纵火、盗窃等,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智力、精神残疾人的残疾,侵犯其人身权利或其他合法权利,这些情况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建设一定数量的残疾人托养机构,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优质的托养服务势在必行。
        4、缺乏心理抚慰,精神十分孤独。绝大多数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极少上学读书,缺乏文化,有的终年躺在床上或闭锁在家,见不到阳光,呼不到新鲜空气,长期缺少与外界和社会的沟通,长期得不到精神治疗和心理抚慰。
        三、民族贫困山区残疾人托养事业运行艰难。
        1、民族贫困山区公办残疾人托养机构贫乏。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全县3.8万残疾人,至今没有1家公办残疾人托养机构。原因是县财力有限,没有稳固的财政支持。
        2、民族贫困山区民办残疾人托养机构刚刚起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到目前为止,仅有1家民办非企业的残疾人托养中心,规模小,设施十分简陋,没有固定的外来资金支持,场地费用、人员工资、日常开销都靠机构本身收费来解决,运转相对困难。该中心目前只能为5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寄宿型和日间照料托养服务,曾有扩大规模的想法,但因缺乏资金来源无法实施。
        3、民族贫困山区残疾人事业严重缺乏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由于民族贫困山区地大人稀,残疾人多分散在各家各户,又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基本处予被社会遗忘的角度,媒体关注少,没有形成强烈的社会舆论,政策支持少,出现了残疾人事业与我国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严重滞后的局面。
        四、加强民族贫困山区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度残疾人的托养,是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托养工作,对提高民族贫困山区残疾人事业的整体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议把解决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各级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考核项目。对重度残疾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集中托养,可以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或民办公助,财政扶持。集中托养,可以解放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分散残疾家庭强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也可使重度残疾人得到相应的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教育培训和精神抚慰。
        2、建议对残疾人托养事业在政策上给予全方位的帮助。凡兴办残疾人托养事业的,无论公办、民办还是民办公助,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工商、税务、卫生、教育、土管、房管部门应无条件地提供方便和支持,免收各种税费,在土地、房屋优先供应和保障。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给予支持。教育、卫生部门应在专业人员的培训、专业技术的指导上给予大力支持。司法、立法部门要加快对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大发展的立法研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宣传部门和舆论媒体,要多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3、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残疾人特殊群体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应把关爱残疾人事业纳入议事日程,并抽出一定时间对本辖区内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力争每年为残疾人事业办一两件实事。
        4、建议发动社会各界都来参与残疾人事业。残疾人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社会群体,残疾人事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益服务、因地制宜、多元投资的原则,加大对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将乡镇、村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项目、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及康复、医疗卫生、教育、就业服务、托养、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县基本建设计划和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积极培育专门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发展残疾服务业。组建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帮助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重度残疾人、老残一体需要照料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开展残疾人日间照料型、居家服务型托养服务,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为我县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5、建议以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为重点突破口。由于重度残疾人一般都有严重的肢体瘫痪、肢体缺失或智力残疾,适应行为极差;在活动和参与方面可能存在重度障碍,完成理解交流、身体移动、与人相处、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活动存在严重障碍;需要环境提供全面的支持,终生生活需全部由他人监护。对待重度残疾人,不仅要在身体上还要在精神上予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对重度残疾人实行集中托养,经济、实惠,见效快,老百姓看得见,社会反响好。县,乡镇,村(社区)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相应的重度残疾人保中托养中心,护理人员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给予相应的工资补助,也可按托养的残疾人数量对其进行补贴,资金可在地方每年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预算中列支,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一套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的社会管理体制。

        6、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残疾人事业。托养工作对场地、房屋等硬件资源要求较高,初期投入较大的服务机构,政府应适当的给出一些政策支持,降低民间资本进入的门槛。如对综合性的托养机构,可由政府提供场地,由“有能力、有爱心、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承办。采取支持鼓励社会热心人士兴办以民办公助形式的托养中心(或工、农疗站)。
        7、强化对残疾人财政资金的监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公助”,凡是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都要加强监管,确保这部分资金真正用到残疾人事业上。例如政府投入的开办经费补贴、服务场地租金减免、专用设备购置补贴、专业人才培养和聘用补贴、服务对象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等,都要定期进行通过财政检查,专门机构进行审计,残联组织对其进行严格监督,规范管理,标准运作,防止政府投入的资产流失,要真正体现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投入的成效。
        8、充分发挥残联组织的作用。残联是残疾人的娘家,残联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给政府当参谋,出主意,提措施,做预案,切实协助政府搞好残疾人事业。各级残联组织应做好调查研究,做好发展规划,并对残疾人托养机构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并对残疾人托养机构实行考核,确保残疾人事业健康有序运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