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做优街镇福利院资源探索街镇“阳光家园”创建模式
整合、做优街镇福利院资源探索街镇“阳光家园”创建模式
发布时间:2013-03-22 来源: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道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整合、做优街镇福利院资源
探索街镇“阳光家园”创建模式
创建“阳光家园”,集中寄宿式托养重度残疾人,是“解放”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的有效途径,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生存发展条件,也能使重度残疾人家属生产力得以解放。然而,因为区级寄宿型“阳光家园”寄宿人数有限,农村街镇残疾人“阳光家园”因为资金配置困难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创建一直难以推进,导致还有相当多重度残疾人不能享受此项优惠政策。那么,怎样克服以上困难力推街镇“阳光家园”迅速兴建呢?
笔者认为,整合、做优街镇福利院资源,能有效减轻街镇残疾人“阳光家园”创建的诸多压力。
一、农村街镇福利院己在发挥“阳光家园”的部分功能。
前段时间,三店街董椿村一级视力残疾人江松旺,在其二姐江桂荣和外甥女的搀扶下,来到街道残联请求解决他家的特殊困难——希望政府能把江松旺供养起来。
江松旺,54岁,五年前因突发疾病导致双眼完全失明,未婚,兄妹五人,大哥、大姐、二姐、妹妹。五年来,靠着每月260元(低保每月150元、残保每月11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兄妹四人遵照母亲临终前的嘱托轮流把江松旺接到家中扶养。可如今,江松旺的大哥三个月前不幸离世、大姐己75岁需要他人照料、妹妹家因妹夫患中风无力扶养,现在责任完全落在二姐江桂荣身上,但她也己62岁,年老多病,长期在家中扶养江松旺也很困难。面对他家的具体困难,街镇残疾人“阳光家园”还未建设,怎么办呢?只得求助街道民政办了。民政办负责人非常同情他家的困难,同意他申报五保,在福利院集中供养,考虑到他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每天每餐安排专人送饭送水,照料起居,满足了他家的愿望。
在三店街道福利院,象他这样集中供养的残疾人还有很多。三店街福利院常年常住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92人,其中残疾人就有25人(他们须是无依无靠的残疾人。)这25个残疾人当中,有12人是重度残疾人,他们的日常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由福利院护工照料。
二、街镇福利院己积累了成熟的科学管理方法和优越的外部环境,供残疾人“阳光家园”共享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来,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得到了长足、健康、快速的发展,供养条件、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日常管理富有针对性和科学化,这为“阳光家园”的创建提供了宝贵的设施基础和管理支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经费实施专户核算。扶养标准实行自然增长机制,规定每年调整一次,原则上按照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的比例确定当年供养标准并同步增长。
(二)安全防范意识强烈。防火、防水、防盗、防漏电、防食物和煤气中毒等方面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消防、照明、电源等重要设备完好、齐全。
(三)硬件设施逐渐改善。床位、餐厅、浴室、公厕、娱乐器材等设施都配置方便,院貌整洁环境优美,基本满足了供养人的需求。
(四)服务功能、内部管理不断健全。根据多数人的饮食习惯,提供营养丰富、形式多样的膳食服务;增加医疗康复设施,提供康复服务;老人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各单位慰问老人、送节目、义务劳动形式多样;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让老人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五)内外给力,改善生活。利用农村土地宽裕的优势,街镇福利院都开辟有自己的菜地,种植各种时令蔬菜;修建圈舍,养殖猪、羊、鸡等家禽;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他们的日子在越过越好。
因此,条件较好的农村街镇福利院完全可以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残疾人托养共享!
三、 有效利用系统内部人力资源,减轻护工工资支付压力。
三店街己换二代残疾证1623人,其中精神一、二级残疾人324人、智力一、二级残疾人128人,肢体、视力一级残疾人共112人,合计共有564人符合托养条件,除去区级托养人员、因传染性疾病或有攻击行为人员,及自愿选择家庭护理的人员,大约还剩200人左右。
集中供养大量重度残疾人,是不是要花大量资金雇请护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减少投入。
1、充分发挥街镇残疾人公益岗位人员的作用。自2007年各街镇都招聘一名残疾人公益岗位人员,月工资500元。
2、广泛宣传动员村级残疾人联络员做钟点护工或轮流上岗。三店街67个村每村均已选聘一名残疾人联络员,他们大多工作积极性高,对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残疾朋友感情深厚,对自愿报名的联络员,择优雇佣,并在原200元的基础上增加误工补贴。
3、就近就地请福利院内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一对一”或“一对几”给重度残疾人当护工。在福利院供养的老人中,有20%左右的人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在农忙时节或个别农家请工时,他们经常到附近村庄去“卖小工”,赚取生活补贴。把重度残疾人安排给他们日常护理,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他们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同为弱势群体,他们会“惺惺相惜”,在日常的照料和关爱中,彼此会相互依靠、相互信赖,促进“阳光家园”的和谐稳定。
四、 “阳光家园”设在街镇福利院,便于残疾人家属经常探望。
农村福利院,大都坐落在村庄相对集中的地方,这为残疾人家属经常去探望残疾人减少了舟车劳顿之苦。从感情上讲,每个重度残疾人家属都不忍心把自己的亲人送到别处供养,都想自己尽最大努力照顾亲人。无奈因为长年累月照顾重度残疾人,自己陷在家里不能外出打工挣钱,造成家庭富裕的变得贫穷,贫穷的雪上加霜,穷困处境恶性循环。下狠心把重度残疾人亲属送到集中托养中心,他们也会割舍不下,会经常前去探望。同时,重度残疾人经常被家属探望,更有助于他们珍视生命,树立信心!
总之,借柴添薪,整合、做优街镇福利院现有资源,能有效减少各项政府投入,共享各项服务管理经验,为街镇“阳光家园”的创建开辟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