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星空

当前位置: 首页 >> 星空体育网站下载 >> 理论交流 >> 正文

新洲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纪实

希望之光

发布时间:2013-12-11 来源:新洲区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希望之光

——新洲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纪实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有的看不到鲜花的绽放,有的听不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或者是无法言语,或者根本没有“站起来”的力量。他们,有的一年四季与病床为伴,有的像舟舟那样终生需要家人照料,还有的罹患精神分裂症,给家人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害——他们,就是我们的残疾人朋友。

根据抽样调查,在新洲百万人口中,有残疾人5.3万,占人口总数的5.38%。其中2.8万残疾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康复需求,部分残疾人甚至需要终生康复。

多年来,随着我区残疾人事业的长足发展,残疾人康复工作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围绕“人人享有康复”的总体目标,全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从无到有,受益人群逐步扩大,康复政策日趋完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残疾人康复服务已从最初的聋儿语训等“三项抢救性康复工程”,发展到现在的白内障复明、0—14岁儿童抢救性康复、假肢安装、低视力康复、聋儿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训练与服务、用品用具供应等各领域,我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庞大的康复群体,迫切的康复需求,须臾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策的强力支撑。从2008年起至今,每年都有一项残疾人康复措施被纳入政府办实事之一:从为重度精神残疾人发放每人每月100元的吃药补贴,扩大到每人每月150元,从为0至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再扩大到0—14岁抢救性康复,从为老年残疾人提供护理服务,到为听力、语言残疾人家庭安装闪光门铃,……一项项实事,办到残疾人的心坎里。6年来,仅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康复项目,就使我区近6000名残疾人受益,其中4000余名残疾人将长期获益。

区委、区政府始终对残疾人群体“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把“做好残疾人工作”分别写进了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了《新洲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将区残疾人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近三年来,我区先后投入620万元资金,用于残疾人康复工作。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工程。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残疾人康复组织网络建设,成立由副区长任组长的全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15个街镇残联配备了专职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全区596个行政村,每村选聘了1名残疾人联络员兼任康复协调员,实现了区街(镇)村三级网络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康复站点建设,形成了区级康复基地、街镇康复指导站、社区康复站和医院康复服务室的综合服务圈,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全方位“近距离康复”服务。

区残联充分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残疾人康复“特惠”工程,数以千计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他们,重见了光明。为将白内障致盲率降至最低,我区整体推进“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计划。区残联每年都与武汉艾格眼科医院、武汉爱耳眼科医院等相关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康复服务进街镇、进社区”活动,为我区残疾人免费提供康复服务、康复咨询以及白内障筛查,共计义诊五千余人次,免费为1300多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他们,重新收获了希望。众多残疾儿童和他们的亲人受惠于一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13年,武汉市开始实施“0—14岁抢救性康复工程”,为耳聋、智障、孤独症、脑瘫、肢体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补贴,我区有30名脑瘫、20名孤独症、10名智障、8名耳聋和3名肢体残疾儿童接受了省市级专业康复训练及补贴。今年5月3日,我区“0—14岁儿童康复训练工程”正式启动,五岁的邾城街登峰村肖灿、辛冲镇高桥村洪运来等6名脑瘫儿童,分别前往湖北省中山医院儿童脑瘫中心、武汉市按摩医院、武汉儿童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康复训练,每名儿童将获得训练经费1.6—2万元。

他们,体验了“家庭无障碍”。 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肢体残疾人在家庭生活方面的障碍,包括:安装扶手、改造室外外道和室内坡化、改造卫生间、浴室、厨房,配发坐便器等无障碍用品。从2009年起,区残联对重度肢体残疾人进行摸底调查、开展评估、设计方案、施工改造 、验收等程序,通过家庭无障碍改造和辅助器具适配,不断提高残疾人的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

他们,心灵从此有了歇脚的地方。今年10月,我区首个精神残疾人“心灵驿站”在区精神病医院建立。在这里,专兼职“心灵医生”以爱心为工作基础,以真诚为沟通方式,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矫正精神残疾人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以积极心态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努力为他们构建和谐温馨的心灵家园。

他们,从此回归了有声世界。听力残疾人因后天因素,走进了无声的世界,带给他们无尽的烦恼,他们希望佩戴高质量的助听器,然而,昂贵的价格让他们望而却步。“让听力残疾人回归社会”,是残联康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区残联每年都举行了贫困听力残疾人助听器免费适配活动,先后拿出50余元为100余名听力残疾人免费安装了助听器,为他们补偿听力,改善听力功,提升生活质量。

他们,从此装上了“千里眼”。 给重度视力残疾人配发电子盲杖,是市区残联康复工作的特色项目。今年9月,1100多根高科技电子盲杖发放到盲人朋友手中。新一代电子盲杖具有超声波障碍探测、电子语音指南针、语音报时、红色闪光警示、收音机等功能,为听力残疾人出行带来了安全……

三年来,全区近3000名贫困残疾人实现康复。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00名,为82名0至14周岁脑瘫、先天性唇腭裂等5类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手术治疗;为60名听力障碍残疾人装配了助听器,为50名截肢残疾人装配了大小腿假肢,为26名下肢残疾人做了矫形手术,为近百名下肢残疾人发放了手摇轮椅;资助贫困残疾人设家庭病床225人(次),向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各类辅助器具共800余人次。

这一个个曾经被上天、被生活遗忘的残疾人,在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爱下,又一次获得了重生……

巍巍大别山麓,一江三河流淌。在百万人民努力构建“新洲梦”的历史时期,广大残疾人也沐浴着雨露和阳光,深切感受着更多的温暖和希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目标,我们,都在路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