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残疾人的兄弟姐妹
发布时间:2013-12-13 来源:襄州区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假如我是残疾人的兄弟姐妹
襄阳市襄州区残联理事长 汤保银
9月份以来,襄州区按照市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体安排部署的要求,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这是襄州区委按照“一主两翼多级”的发展战略和“保十强,争进位”的目标定位,以“勇当排头兵、争做好干部”为主题,培养全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环境,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作方法、一种工作作风、一种道德境界,通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产生心灵碰撞的强大正能量,拆掉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那堵“无形的隔墙”,让群众至上的服务理念更加清晰,更加坚固;打开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便捷通道,让党员干部换位生发真情,体谅群众疾苦,真心诚意替群众着想,为群众解难。从内心深处感恩人民,敬畏权力、珍惜岗位、得到心灵的净化,把群众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人民群众真正当主人,当亲人。
“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一名基层残联的负责人,自己扪心自问:“假如我是残疾人的兄弟姐妹,我将作何感想?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经过思考,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以我的行动让残疾人不要绝望
残疾人由于肢体的残缺,身心的障碍,病痛的折磨,生活的艰难困苦,有的已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生存的勇气。看到他们满面的愁容,绝望的眼神,作为他们的兄弟姐妹,我能够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吗?绝对不能!也绝对不会!因为我们是一母同胞,情同手足。我一定会极尽所能唤醒他生的希望,减轻他生的痛苦。用我的爱心和行动树立起他生活的信心,用我的辛劳和付出托起他生命的希望。缺失双腿我就是他的轮椅和拐杖;双目失明我就是他的一根盲杖和身边的一只眼睛;不能开口说话,我的双手就是伴随他左右的留声机和形象代言人;思维障碍我就是他智慧的化身……这是他的兄弟姐妹所能做的,也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应该做的。
二、以我的行动让残疾人对我不要失望
人都有惆怅、失落、苦闷、烦恼之时,正如人之失意十有八九。但这不是一个健全人生活的常态。惟有痛苦如影相随,打击接踵而至者,才走不出痛苦、失望的阴影。残疾人由于生理、心理障碍,他们就是其中之一。能够读懂他的面容、眼神和心灵的一定是他的亲人,他最亲近的人。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不经意的眼光,亲人们都心领神会。亲人为他的痛楚而揪心,为他的生活而劳顿,为他的起居而忙碌,为他的舒心而快乐。正因为亲人的温暖、体贴和种种付出,才让残疾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人间的大爱。“假如我是残疾人的兄弟姐妹”,我能够对残疾人的痛苦而漠然置之吗?能让他对我感到失望吗?无论从人性上、道义上、感情上都说不过去。应当感同身受地体会他的痛苦,不遗余力地解除他的不幸,这是作为一个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善举,也应当成为残疾人工作者的善行。
三、以我的行动让残疾人对社会充满希望
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社会财富、赢得社会尊重的强烈愿望。在他们的心中,有一双托起人生梦想的隐形翅膀;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强烈的“平等、参与、共享”的渴望。可以想象,鼓励他们展开隐形的翅膀,满足他们心中的渴望的第一人,一定是他最亲近的人。试想,如果不是亲人与他们亲密无间的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心灵的窗户就会紧闭,如果不是亲人的引领,鼓励他们的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他们通向社会的通道就会断裂。作为残疾人工作者,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我们要积极维护残疾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的人格尊严不被漠视,合法权益不被侵害。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不应该有绝望的群体、被遗忘的人们。我们要把关爱的阳光照进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让更多的残疾人充满信心地走向社会大舞台,让他们无差别地共享社会的公平正义。